指导老师:李宝泉研究员

课程时间:3天

适合年级:高中生

课题组人数:7-9人


一、研究背景:

底栖生物包括底栖植物和底栖动物,是指生活在潮间带至海底表面及其沉积物中营底栖生活的所有生物。底栖动物根据其体形大小的不同可细分为:微型底栖动物、小型底栖动物和大型底栖动物。

微型底栖动物(nanofauna)为分选时能通过0.05mm孔径筛网的底栖动物,小型底栖动物(meiofauna)则是指能通过0.5 mm孔径筛网但不能通过0.05mm孔径筛网的动物,包括部分甲壳类动物、寡毛类动物等。大型底栖动物(macrofauna)通常是指在分选时能被0.5mm网筛所筛留的、生活在海洋沉积物中的底内或底上的动物,多为无脊椎动物,主要包括腔肠动物 (Coelenterata)、环节动物多毛类 (Polychaeta)、软体动物 (Mollusca),节肢动物甲壳类 (Crustacea)和棘皮动物 (Echinodermata)等5个类群。此外,常见的还有纽虫、苔鲜虫和底栖鱼类等。大型底栖生物种类多、分布广,但活动能力较弱或营固着生活,且对环境扰动敏感,因此常被用于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的指示生物。

二、课题研究对象:

课题的研究对象为烟台地区典型的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采用现场调查和实验室鉴定标本结合的方式探究烟台近海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

三、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烟台近海位于山东半岛北岸,毗邻黄、渤海,岸线蜿蜒曲折,其总长度约909km, 15m等深线以内的浅海面积约为6563.28 km2,适合养殖的面积为1867.6 km2。作为重要的海水养殖基地,该区域在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由此产生的海洋环境问题也引起了较多关注。由于养殖密度超过近海生态系统的环境容量,加之沿岸入海河流众多,包括大沽夹河、逛荡河、马家河、辛安河和小鱼鸟河,由养殖带来的污染和河流带来的陆源污染较为严重,致使近岸水域环境污染逐渐加剧。众多学者先后对烟台近海生态系统进行调查研究, 如烟台近海经济水生生物体内重金属含量研究、 近岸水体的理特性研究和近岸海域沉积物重金属研究等。 在大型底栖动物方面开展的工作则相对较少, 主要包括烟台海滨潮间带无脊椎动物群落特征研究(庄树宏,1997)和烟台近海底栖动物调查等(吴耀泉等, 1994; 王绪峨等, 1995; 汤宪春, 2011)。

本调查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掌握烟台近海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现状,分析群落演替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引发群落演替的原因,藉此了解人类活动对烟台近海海洋资源的影响范围和程度,为近岸海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


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