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中“荔枝”

海胆,在我国著名的清康熙年间海洋生物图谱《海错图》中被记录为“海荔枝”,按照聂璜先生的描述,他看到的最可能是马粪海胆,其形态接近一颗荔枝的远亲“红毛丹”(毛荔枝),但细究它的色泽、大小和质地,其实更像一颗满是未消化草梗的马粪,我们甚至可以推测这来自一匹消化不良的瘦削老马,以及它排便时承受的种种痛苦

海胆——海底森林中的大胃食客(图1)

红毛丹(毛荔枝)     图片:土流网

  海胆——海底森林中的大胃食客(图2)

马粪海胆  图片:中国国家地理       

       事实上这种海胆在黄海之滨的山东、辽宁近海属于常见的海洋生物,而在这里有一种比它更为常见,看起来也更为高大上的亲戚——大连紫海胆(学名:光棘球海胆)。这是一种遍体紫黑色,壳宽可达20多厘米的大家伙,棘刺长而粗壮。马粪和大连紫海胆这对兄弟,或者叫姐妹(反正他们雌雄同体不会介意),在我们看不见的海底世界,是真正的狠角色——大胃的老饕餮。

海胆——海底森林中的大胃食客(图3)

紫海胆(光棘球海胆)   图片:途牛

       海胆是杂食性的海洋生物,食谱包括海藻、底泥、贻贝…甚至饿极了连塑料筐都咬!然而海藻是它的最爱,不同种类的海藻对它的生长也有不同的影响,比如有的种类可以促进它的壳长大,而一些种类则可以促进它的“黄”,也就是我们食用的部分更加肥满(注:“肥满度”是评价海胆食用品质的重要指标)。

       它们是如何进食的呢?科学家们发现海胆的饮食起居主要由光线的强弱来调控,基本是昼伏夜出的,在光线暗下去…呃…也就是天黑之后,它们会通过体表的感光结构感觉到就餐时间的到来——它是没有眼睛的,然后循着海藻的鲜美味道成群结队扑向海底森林…聪明的海胆会像陆地的蜗牛一样循着海藻的叶片往上爬,一只、两只…但不仅是为了自己的那一口吃的,而是为了把海藻宽大的叶片压倒沉到海底,然后…大伙一起大快朵颐……

  海胆荒地保卫战

海藻是海洋中的大型植物,主要包括褐藻、红藻和绿藻三大类,其中褐藻是海底森林的主角,可高达近十米(国外的部分品种可达百米以上),一如高大的陆地树木,只是我们习惯的油油绿色被更为厚重的褐色和金色所替代——那是褐藻的专属底色。而低矮、形态多样的红藻和绿藻点缀其间,一如形态各异的花朵般鲜艳,让这片森林更加缤纷悦目…而这一切的欣欣向荣,都是海胆们垂涎三尺的美味。

随着气候变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海胆在海胆肆无忌惮的吞噬着海底森林,形成了海胆荒地,给整个海洋环境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由于海藻的缺失,海水中丰富的营养盐转而被部分细小的浮游生物所吸收,它们像海胆一样毫无节制地进食、繁殖,导致海水的恶化,形成了赤潮灾害。同时,鱼类、虾类和贝类等海洋动物也在荒漠中丧失了赖以生存的环境,直接结果就是餐桌上的海鲜种类在减少,个头在变小,价格在增长…

海胆——海底森林中的大胃食客(图3)

啃食海藻的海胆    图片:Havforskningsinstituttet (HI) 

这些缺少自律精神的海胆大胃王在海底就毫无管制吗?在海洋世界中还是有自然法则来约束它们的。首先,海胆是有天敌的,如大龙虾(不是麻小)和海獭。

由于人类对龙虾的大量捕捞,海胆缺少了天敌的压制,数量不断增多,消灭了本地大片的海底森林,而这些海底森林又是龙虾重要的育苗场所,这些龙虾“幼儿园”的消失进一步加快了龙虾资源的减少,从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同样,海獭也因自己一身油亮的皮毛招来了杀身之祸。在太平洋的阿留申群岛,聪明的海獭原本尽情地享受着海胆这一美味:保持仰优雅的就餐姿势——仰泳的同时在肚皮上放一块石头作为案板,然后捧起海胆在石头上敲碎,海胆那长长尖刺和厚厚的硬壳就都不是问题了,鲜美的海胆黄等着海獭从容地就着海景咀嚼回味,时不时还能和自己的胖邻居——斯特勒海牛打个招呼…然而,当一件件名贵的海獭皮衣出现在橱窗里时,本地的海底森林也逐渐在海胆“咔哧咔哧”的咀嚼声中迅速消失了,海牛邻居受的影响更大,由于食物太少直接灭绝了!

海胆——海底森林中的大胃食客(图4)

享用海胆的海獭(Photo by Erin Rechsteiner)

在中国烟台长岛这方宝地,分布着100余种海藻,这对于海胆这个海底的大胃王来说简直是老字号、专属米其林餐厅。四季更替的不同海藻可以满足它不同生长时期的营养需求。我们的情况看起来比国外还要糟糕,因为海胆在这里,没、有、天、敌!是的,没有龙虾也没有海獭,但是…这种海胆失控、海底荒漠的情况其实并没有,或者说还没有发生,而且很可能不会发生了! 

这是因为,我们是像海胆一样的老饕,海胆之于我们的味蕾享受一点不弱于海藻之于海胆:2014年我第一次在长岛做科考时,本地一级海胆(壳直径在15cm以上的大海胆)还很常见,水下采集的潜水员时不时扔几个到小船上让我们在工作之余尝尝鲜,老水手熟练地敲开递给我们,橘黄色的海胆黄像橘子瓣一样填满整个紫黑色的壳,入口先是海水那凉凉又咸涩的底味,而嚼开的瞬间,一种海胆特有的甜味沿着舌尖好像一直流进你的心里…而5年后当我再次登岛,餐桌上能看到的最大海胆个头顶多达到二级(直径在10cm左右)了,而且价格已经是当年一级海胆的3倍…本地居民告诉我,这都已经不容易捕捞到了,因为…游客们太能吃了!好吧,所以像大闸蟹、牡蛎、贻贝这些在国外泛滥、让当地老外束手无策的“危险物种”,在我们国产老饕的面前真的只是小菜一碟。

 最后要说明的是,海洋世界是一个关系复杂的社会,每个成员都扮演着自己重要的角色,我们人类的每次自作主张的干预都会收到一份长长的、价格不菲的账单,有些内容甚至我们暂时还读不懂,海胆只是这账单中小小的一个条目,涨薪还是罚款?取决于我们是否读懂了这账单,并且采取了针对性的行动:保护?养殖?又或者继续大快朵颐…


       作者:李晶晶   海河大学    刘正一 、王全超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